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
(注:“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并非王维原句,此处为创作性融合,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中“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已描绘了山中景致,此句意在进一步渲染山中荷花之美,故做此虚构。)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在这寂静的山中,我关闭了柴门,独自面对着落日的余晖,鹤的巢穴遍布在松树之间,很少有人来拜访我这简陋的居所,绿色的竹子还带着新长出的嫩粉,红色的莲花已经凋谢了,只剩下枯黄的花瓣落在水面上,如果问我这山中有什么,那就是我用荷叶制成的衣裳,以及那满池的芙蓉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山中的隐居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的寂静、自然之美以及诗人的淡泊心境,诗中“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沉思;“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清幽与少有人扰的宁静;“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以生动的色彩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王维在山中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寂静、自然之美以及自己的淡泊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特别是“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热爱,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维的仕途不顺和人生经历有关,王维在仕途上曾遭遇挫折,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于是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山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内心感受的抒发,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王维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境界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