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长铗、遥寄故人,归路赋隐辞招。的释义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夜寄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李暮云

歌长铗以抒怀抱,遥寄故人入梦遥。

归路赋隐辞招隐,月明千里共清宵。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以诗文名世,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般名垂青史,但在唐代诗坛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以景寓情,以情写景,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译文

我吟唱着长铗之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将这份思绪远远地寄托给远方的故人,仿佛他们就在梦中与我相见,在归家的路上,我写下隐逸之辞,召唤着那些同样向往隐逸生活的朋友,愿在这明亮的月光下,我们虽相隔千里,却能共同享受这清静的夜晚。

释义

“歌长铗”源自古代典故,象征着有志未伸、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遥寄故人”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归路赋隐辞招”意味着诗人在归途中写下隐逸之辞,召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归隐。“月明千里共清宵”则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与友人相通,共同享受美好夜晚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歌长铗”、“遥寄故人”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归路赋隐辞招”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又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月明千里共清宵”则以其广阔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将全诗推向高潮,使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那份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理想的破灭,诗人选择了以诗寄情,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融入诗中,月夜作为诗歌的背景,既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又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