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酬孝峙
清 · 朱彝尊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源,倚玉曾看醉仙颜。
惆怅紫陌芳菲,故人何许,烟水茫茫,莫话升沈,且乘闲暇,赢得清尊倒。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年)入直南书房,曾参与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王北朱”,尤工于词,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等。
译文
十年间在西湖畔,我曾趁着娇嫩的尘土和柔软的雾气,在柳树旁系马驻足,我追溯着红色的花瓣,渐渐被引入仙境般的桃花源,也曾倚靠着如玉般的美人,欣赏过醉人的仙颜,如今我惆怅地望着繁华的道路,故人却不知在何处,眼前只有茫茫的烟水,不要谈论仕途的升降沉浮,暂且趁着这闲暇的时光,尽情倾倒杯中的清酒。
释义
这首词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人生境遇的感慨,上片描绘了作者在西湖畔的美好回忆,下片则转向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人生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十年间的回忆与感慨,上片通过“傍柳系马”、“溯红渐招入仙源”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畔的美丽景色和作者与美人的欢聚时光,下片则通过“惆怅紫陌芳菲,故人何许,烟水茫茫”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人生的无奈,最后三句“莫话升沈,且乘闲暇,赢得清尊倒”则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不要过于在意仕途的升降沉浮,要珍惜眼前的闲暇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朱彝尊为酬答友人孝峙而作,在清代,文人之间的酬唱之风盛行,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朱彝尊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人生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清代文坛上,朱彝尊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这首词也是其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