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忠吟
宋·文天祥
贯日孤忠壮气豪,凌云独志有谁高。
曾展回天力,翻为折地劳。
生死原知不二道,忠奸自古判分毫。
名垂宇宙千年后,依旧人间第一流。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文天祥虽有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但此首《孤忠吟》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译文
贯日的孤忠彰显出豪迈的壮志,凌云的独志又有谁能够比高,曾经展现出挽回天地的力量,却反而遭受了折损的辛劳,生死之间我坚守着不变的道义,忠奸自古以来就有着分明的分毫,我的名字将垂青于宇宙千年之后,依旧被视为人间的第一流人物。
释义
贯日孤忠:形容忠诚如日光穿透云霄,坚定不移。
凌云独志:志向高远,如同凌驾于云端之上。
曾展回天力:曾经展现出能够挽回局势的巨大力量。
折地劳:指虽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未能成功,反而遭受挫折。
赏析
此诗以“孤忠”和“独志”为核心,展现了作者坚定不移的忠诚和高远的志向,首联以“贯日孤忠”和“凌云独志”开篇,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和志向的崇高追求,颔联通过“曾展回天力,翻为折地劳”的对比,揭示了作者虽然有着挽回局势的能力,但命运多舛,未能如愿以偿,颈联“生死原知不二道,忠奸自古判分毫”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忠奸分明、生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尾联则以“名垂宇宙千年后,依旧人间第一流”作结,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忠诚和志向的自信与自豪。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文天祥生平及风格的合理想象)
此诗可能创作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艰难时期,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和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文天祥虽然多次展现出挽回局势的能力,但终究未能改变南宋灭亡的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感孤独与无奈,但依旧坚守着忠诚和志向,写下了这首《孤忠吟》,通过此诗,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志向的坚定追求,以及对于未来名垂青史的自信与自豪,也寄托了他对于南宋朝廷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