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战》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
旌旗日暖龙蛇动,戈甲霜寒虎豹群。
战骨碎身浑不怕,忠魂断首亦无恨。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大风卷起战场上如同龙鳞般的残破铠甲,山中虽无老虎的踪迹,却有新的马蹄印迹显现,旌旗在日光下飘扬,如同龙蛇舞动,戈甲在寒霜中闪耀,仿佛虎豹成群,战士们即使战骨碎身也毫不畏惧,忠魂即使断首也无怨无悔,归来后,在黄昏时分饱餐一顿,不脱蓑衣便直接在月光下躺下休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首联通过“风卷龙鳞残甲下”和“山无虎迹新蹄入”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战场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勇往直前,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壮观景象,旌旗飘扬、戈甲闪耀,如同龙蛇舞动、虎豹成群,颈联则表达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无畏的精神,尾联则描绘了战士们归来后的生活场景,虽然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以战场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无畏的精神,诗中“风卷龙鳞残甲下”一句,用“风卷”和“龙鳞”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残酷和战士们的坚韧不拔,而“山无虎迹新蹄入”一句,则通过“新蹄入”这一细节,暗示了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无所畏惧,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通过旌旗、戈甲、战骨、忠魂等意象,深化了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尾联则以战士们归来后的生活场景作为结尾,既表现了他们的疲惫和艰辛,又展现了他们的满足和自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爱国诗篇。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观看或回忆战场上的战斗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战场和战士们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战士们的崇敬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