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此夕清辉,谁信道、夜色居然如画”,这首诗出自宋代词人蔡伸的《苍梧谣·天》,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苍梧谣·天
宋 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此夕清辉,谁信道、夜色居然如画。
楼头远望,乱山平野烟光薄。
枯枝栖鸦,惊堕西风残叶。
作者简介
蔡伸,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北宋宣和年间进士,南宋初年,以避乱入居九江,曾任浙东安抚司参议官、知沅州等职,工词,与向子諲同道相狎,有《友古词》一卷。
译文
天空啊!不要让那圆满的月亮照着我无法入眠,人在哪里呢?只有那桂树的影子独自美丽。
这夜晚的月光如此清澈明亮,谁能相信夜色竟然像画一样美丽,我在楼上远望,只见群山连绵,平原广阔,烟光淡薄,枯枝上栖息着乌鸦,被西风吹落,惊落了残叶。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和景色,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上片写天空明月,下片写地上景色,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赏析
这首词以“天”字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接着用“休使圆蟾照客眠”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月光的无奈和不满,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下片则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词人用“此夕清辉,谁信道、夜色居然如画”一句,赞美了夜色的美丽,但紧接着又用“楼头远望,乱山平野烟光薄”等句,描绘出了一幅荒凉、孤寂的画面,与前面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词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蔡伸在南宋初年因避乱而流寓九江,可能在此期间创作了这首词,词中表达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可能与词人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经历有关,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