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悔途行
唐·李暮云
悔年少狂图,争名远宦游。
为米孤征路,霜华染鬓头。
江山依旧在,岁月已难留。
回首望来路,空余恨悠悠。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李暮云”此人及此诗的确切记载。)
作者简介
李暮云(虚构人物),唐代末年一位不为人知的诗人,他生于乱世,早年热衷于功名,四处游历求官,却未能如愿以偿,晚年时,他深感人生如梦,名利皆空,遂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其作品多抒发对过往生活的悔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译文
悔恨年轻时狂妄自大,为了争取名利而远赴他乡做官。
为了生计独自踏上征途,岁月无情,白发已悄然爬上鬓角。
山河依旧壮丽,但时光已逝,无法挽回。
回首过去的路,只剩下无尽的遗憾和惆怅。
释义
悔年少狂图:后悔年轻时过于狂妄自大,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争名远宦游:为了名利而远离家乡,四处游历求官。
为米孤征路:为了生计(米,代指生活所需),独自踏上漫长的征途。
霜华染鬓头:岁月无情,白发已悄然爬上鬓角,象征年华老去。
赏析
这首诗以“悔”字贯穿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过于追求名利、忽视生活真谛的悔恨之情,首联直抒胸臆,点明主题;颔联通过“为米孤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为了生计奔波的艰辛;颈联以“江山依旧在,岁月已难留”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尾联则以“回首望来路,空余恨悠悠”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深遗憾和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设定在唐代末年,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李暮云年轻时满怀壮志,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多次科举不第,使他深感失望和沮丧,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四处奔波,远离家乡和亲人,晚年时,他隐居山林,回顾自己的一生,深感悔恨和遗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