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浣溪沙
宋 辛弃疾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
书成空满纸,梦尚阻江楼,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来不抵闲言语。
(注:由于“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某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中的完整连续句,而是根据辛弃疾词风与意境综合创作的一句,故在此将其嵌入到一首假想的《浣溪沙》中以进行解析,实际创作中,这样的句子可能源自词人某次即兴创作或散见于其手稿中未被广泛传播的部分。)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曾任江西安抚使等职,因主张抗金而不被当权者所容,晚年退隐江西铅山,辛弃疾的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多抒发爱国热情,批判投降主义,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细腻柔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假想的《浣溪沙》部分)
刻意去闻那花香,它却似乎故意躲藏,不经意间,香气却自然流露,在灯前细细点数,心中思念着谁,这份情意,恐怕只有那孤独的鸿雁能够理解,书写了无数封信,到头来却发现,这些文字比起那些日常的闲聊,似乎更加空洞无力,无法真正传达我的心意。
释义
此句通过“灯前点检欠谁人”表达了词人在夜深人静时,对远方亲友或爱人的深切思念,而“惟有断鸿知此意”则借孤鸿的形象,象征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这份情感无人可诉的无奈,整句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赏析
这句词以“灯前”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氛围,通过“点检欠谁人”的动作,透露出词人对过往人事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现状的感慨,而“惟有断鸿知此意”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鸿雁的孤独相联系,既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那份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虽然这句词是虚构的,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感表达可能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晚年更是退隐山林,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这句词虽非出自辛弃疾确切的某一作品,但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其词风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