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改编版(融入关键词“深源密坞”):
深源密坞隐高贤,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
云绕峰峦无觅处,但闻松涛伴风语。
(注:由于直接包含“深源密坞,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的完整诗句在历史上并未有确切记载,此处为根据要求改编的示例,以展现所需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细腻的表现,贾岛的诗歌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改编版)
在深源密坞中隐藏着一位高尚的隐士,我询问放牧的孩童和砍柴的少年,他们都迷失了方向,不知道隐士的确切所在,云雾缭绕在山峰之间,无法找到隐士的踪迹,只能听到松涛伴随着风声在耳边回响。
释义
“深源密坞”形容隐士居住的地方深邃隐秘,难以寻觅;“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表达了询问当地人却无人知晓隐士去向的情境;“云深不知处”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居所的隐蔽和神秘。
赏析
这首改编的古诗通过描绘寻找隐士的过程,展现了隐士生活的超脱与神秘,诗人以“深源密坞”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再通过“问牧竖樵童,俱迷方所”的描写,增强了寻找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最后以“云深不知处”作为结尾,既表达了隐士居所的难以寻觅,又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超凡脱俗,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改编的古诗并非贾岛原作,但我们可以从贾岛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出发进行推测,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热衷于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由、超脱的向往,贾岛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以苦吟诗风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这首改编的古诗可以看作是贾岛创作风格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旨在通过描绘寻找隐士的过程,展现隐士生活的神秘与超脱,这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