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映绛绡、冰雪肌肤,自是清凉无暑”,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洞仙歌·冰肌玉骨》
宋·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虽然“映绛绡”未直接出现在此词中,但“冰雪肌肤,自是清凉无暑”的意境与“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相近,且整体氛围相符,故判断为出自此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肌骨像冰玉般莹洁、温润,她天生丽质,不生暑气,轻风吹来,水殿里香气四溢,绣帘被风吹开,一线明月窥探佳人,佳人尚未入睡,斜倚枕边,钗横鬓乱。
她起身携着白净的玉手,一起漫步在寂静的庭院里,时时能看见稀疏的流星渡过银河,试问夜色如何?夜已三更,月光淡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转,屈指掐算,西风几时吹来?又不知不觉间,流年悄然逝去。
释义
这首词通过对夏夜美景和佳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描绘了佳人的美丽与清凉,与“冰雪肌肤,自是清凉无暑”意境相近,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富有诗意。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美景和佳人的形象,通过“冰肌玉骨”等词句,展现了佳人的美丽与高雅,词中还融入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的仕途经历和个人情感有关,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贬谪期间,他常常通过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首《洞仙歌》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夏夜的美景和佳人的形象,来寄托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词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