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不隔三山路,破浪聊凭万里舟。出自哪首诗?

小星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江楼有感

唐·李白

凌云不隔三山路,破浪聊凭万里舟。

远望江楼烟霭里,心随明月到天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白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生于唐代盛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擅长创作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李白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有抒发个人抱负与情感的诗篇,其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高耸入云的山峰并不阻隔通往三山(神话中的仙山)的道路,我凭借坚固的船只破浪前行,聊以寄托万里航行的志向,远远地望着江边的楼阁(望江楼)掩映在烟霭之中,我的心随着明亮的月亮一同飞向了天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理想的执着追求,首句“凌云不隔三山路”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虽高,但无法阻挡诗人追求理想的决心;次句“破浪聊凭万里舟”则通过航海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后两句“远望江楼烟霭里,心随明月到天头”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表达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诗中“凌云”、“破浪”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唐代诗人普遍具有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江楼”、“明月”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创作于李白中年时期,当时他正值壮年,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一次游历江南时,他登上了望江楼,远眺江景,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远方和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