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蝉前,已无蝶后,花事随逝水。的释义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逝

朝代:宋代

作者:李暮云

未有蝉前静树林,已无蝶后落花深。

花事随逝水东去,空余绿意伴春心。

作者简介

李暮云,宋代末年的一位文人墨客,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作在文学史上留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在蝉鸣初起之前的静谧树林中,蝴蝶飞舞的季节已然过去,落花铺满了深深的小径,春天的花事随着流水一同逝去,只留下满眼的绿意,伴随着心中那份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

释义

未有蝉前:指蝉鸣尚未开始的时节,象征着初夏的临近,但此处更强调一种宁静的氛围。

已无蝶后:蝴蝶飞舞的春天已经过去,暗示着春天的消逝。

花事随逝水:春天的花开花落,如同流水般逝去,不可追回。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逝去的景象,通过“未有蝉前”与“已无蝶后”的对比,巧妙地勾勒出季节更替的瞬间,诗人以“花事随逝水”为核心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诗中的“空余绿意伴春心”又透露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希望,即使春天已逝,但大自然的绿意依旧盎然,人心中的那份对春天的向往与留恋也未曾消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正身处乱世之中,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通过描绘春天的逝去,诗人寄托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与释然,即使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更迭,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与希望的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