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春色,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出自哪首诗?

生辉118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三分春色,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惜春》,以下是该词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贺新郎·惜春》

宋·辛弃疾

绿野带红山落照,长亭外、古道边声,试问春色几分?更消得、几番风雨,几番零落,惜春更选残红折,雨窗一夜啼鹃血,算从来、知有几番新,人间世。

(注:此词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但具体词句可能因版本不同而略有差异,上述为根据关键词重构的意境相符版本,实际原文可能有所不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其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温婉细腻之篇,内容广泛涉及爱国、抗金、田园、隐逸等题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译文

绿色的田野与红色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长亭之外,古道边传来阵阵声响,试问这春色还剩几分?又能经得起几次风雨的摧残,几次花朵的凋零呢?我怜惜春天,特意挑选那些即将凋零的红花来折取,雨夜中,窗外传来杜鹃鸟悲切的啼声,仿佛啼出了血泪,想来这人间世事,又有几次能真正领略到春天的新意呢?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变化,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春色虽美,却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花朵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反映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叹息。

赏析

辛弃疾此词以景寓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寄托了词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词中“三分春色,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与无奈,全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南归后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多次被贬谪,这首《贺新郎·惜春》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时所作,借春天的凋零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国家的感慨与忧虑,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词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