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唐·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碧流。
影入岩扉叶落地,声来尘外鸟鸣幽。
未举江帆人已去,早逢淮雁问归舟。
故园何处寄消息,且向禅僧问故人踪迹。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后还俗应举,但未中第,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常因斟酌字句而被人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作在晚唐时期颇有影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译文
在灵隐寺的新秋时节,我站在山峰的前后,透过绝顶的高窗,可以望见碧绿的溪流,树叶的影子落入岩扉之中,落叶纷纷;而尘外的鸟鸣,则显得格外清幽,我还没有扬起江帆远行,却已经有人离去;早早地遇到了来自淮水的雁,询问起归舟的消息,故乡在何处寄去我的消息呢?暂且向禅僧打听一下故人的踪迹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秋时节灵隐寺的幽静景色,以及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怀念。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将早秋时节的灵隐寺描绘得生动而传神,诗中“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碧流”两句,既写出了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秋景,又透露出一种高远而清幽的意境,接下来的“影入岩扉叶落地,声来尘外鸟鸣幽”两句,则进一步通过落叶和鸟鸣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幽静的氛围。
而“未举江帆人已去,早逢淮雁问归舟”两句,则巧妙地引入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尚未远行,却已经有人离去,这种离别之情与早秋的凄凉氛围相得益彰,而遇到淮雁询问归舟的消息,则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故园何处寄消息,且向禅僧问故人踪迹”,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向禅僧打听故人的踪迹,寄托了自己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早秋时节游览灵隐寺时所作,当时,贾岛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游览灵隐寺,感受到了寺庙的幽静和自然的美丽,同时也勾起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