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绣幕垂朱户,玉炉销尽沈香炷。的释义

生辉21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画堂绣幕垂朱户,玉炉销尽沈香炷。

作者及朝代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作者简介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但屡试不第,直到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历次加重,最后卒于藤州,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译文

带着轻微的寒意,我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画堂,华贵的绣幕低垂着,遮掩着朱红的大门,炉香即将燃尽,香气缭绕不断。

释义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春日早晨的生活情状,委婉地抒写了词人徘徊在“惆怅还依旧”的寂寥心境之中的“春愁”,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赏析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怜流水去无踪,绊愁何日东还”的慨叹,时光与年华的流逝,无可逆转地令每一个人沉湎在不舍与怀念之中,秦观此词,虽未直接描写春愁,但从“漠漠轻寒”、“晓阴无赖”等描述中,不难体会到词人对于春天阴冷之气的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轻愁。

“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既是对楼上观景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词人心中愁绪的象征,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这两句用奇特的比喻形容“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之间“若无眦睨”之关系,是颇有新意的,无怪乎明人沈际飞评价说:“奇语。”(《草堂诗余正集》)就连李清照也极爱赏这两句,她曾写下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的名句,流露出对秦词这两句的追慕之情。

“画堂绣幕垂朱户,玉炉销尽沈香炷”,则是以环境的清幽,进一步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左右,时秦观贬居郴州,词人独自登上小楼,看到眼前的凄迷景象,心中愁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词中寓情于景,表达了词人心中淡淡的愁绪。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