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待足何时足。的释义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不足歌

朝代:明

作者:朱载堉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尽阿谀。

一霎时际遇风波起,算来何足称豪雄。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后两句为后人添加,非原诗内容,原诗中与“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待足何时足”相关的是前半部分,但直接包含这两句的原文可能有所散佚或整合自其他资料,以下分析基于前半部分及这两句的核心意义进行构建。)

在实际流传中,“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待足何时足”这两句常被单独引用,虽直接出处难以精确到朱载堉的某一具体作品,但可视为对其人生哲学思想的概括或后人根据其思想提炼而成。

作者简介

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堉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研究,在天文历法、数学、音乐、舞蹈、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

译文

(基于前半部分诗句)

整天奔波忙碌只为填饱肚子,刚有了吃的又想着穿上好衣服,置办了绫罗绸缎穿在身上,却又嫌弃起住的房子太低矮,盖起了高楼大厦,床前却又少了美貌的妻子,娇妻美妾都娶进门了,又开始担心门前没有高头大马来彰显身份。

释义

此诗通过描述一个人从基本的生存需求(食物、衣物)到物质享受(豪宅、美妻、骏马)的不断追求,反映了人性中的贪婪与不满足,暗示了“知足常乐”的深刻哲理,而“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待足何时足”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快乐难以寻觅,因为人们总是在追求满足,却永远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生活场景,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与社会的浮躁,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通过层层递进的描述,诗人让读者看到,无论物质条件如何改善,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这两句“尘世难逢开口笑,人生待足何时足”更是点睛之笔,引人深思,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学会知足。

创作背景

朱载堉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加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社会洞察力的贵族学者,朱载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他可能是在观察到周围人因追求物质享受而失去内心平静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旨在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