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至
唐·刘沧
门巷寂寥人迹稀,绿苔秋雨后依依。
要知远地无功客,曾到高门作贺来。
空庭日暮鸟飞尽,穷巷时闻犬吠微。
寂寞柴扉掩蓬蒿,故人相访莫相违。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有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展的苦闷,以及对时局的忧虑,风格清丽婉约,意境深远。
译文
门前小巷寂静冷清,行人稀少,秋雨过后,绿苔在石板路上蔓延生长,要知道我这个远方而来、未建功业的客人,也曾到这显赫之家道贺来访,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都已飞尽,狭窄的小巷里偶尔传来几声微弱的狗吠,寂寞的柴门掩映在蓬蒿之中,老朋友来访请不要违背约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造访友人却只见门庭冷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感慨,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诗中“要知远地无功客,曾到高门作贺来”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遭遇,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造访友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首联“门巷寂寥人迹稀,绿苔秋雨后依依”以秋雨后的寂寥门巷和蔓延的绿苔,营造出一种冷清、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要知远地无功客,曾到高门作贺来”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远道而来却未建功业的自嘲与无奈,颈联“空庭日暮鸟飞尽,穷巷时闻犬吠微”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荒凉,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尾联“寂寞柴扉掩蓬蒿,故人相访莫相违”则以期待故人来访作结,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温暖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刘沧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仕途并不顺畅,可能多次遭遇挫折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造访友人却只见门庭冷落,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无奈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沧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看到了他坚韧不拔、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