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寄怀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几个黄昏劳怅想,几宵皓月遥思忆。
书痕淡淡印莓苔,泪墨斑斑渍冰雪。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译文
多少个黄昏时分,我因思念而满怀愁怅;多少个夜晚,我望着明亮的月亮,遥想着远方的你,书页上淡淡的痕迹仿佛印着青苔,那是我的泪水与墨迹交织,如同斑斑点点的冰雪,记录着我对你的深深思念。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黄昏与皓月,作为时间的象征,强调了诗人长时间的思念与回忆,书上的痕迹与泪水,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情感的深沉。
赏析
这首诗以黄昏与皓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首句“几个黄昏劳怅想”以“几个”强调时间的累积,表现出诗人长时间的愁怅与思念,次句“几宵皓月遥思忆”则以皓月作为思念的寄托,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后两句“书痕淡淡印莓苔,泪墨斑斑渍冰雪”则以具体的意象,如书痕、莓苔、泪墨、冰雪等,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情感的深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纳兰性德在远离家乡或爱人时所作,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对爱情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他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诗词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正是他在思念远方爱人时,以黄昏与皓月为背景,以书痕与泪水为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纳兰性德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以及他在面对情感困境时的痛苦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