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六分半书”,别具一格;绘画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人格高尚,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译文
那风流倜傥的神态尚且难以描画,那潇洒豁达的胸怀又怎能轻易传扬?画中墨点虽不多,但每一滴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泪水,眼前的山河依旧,却已不再是往昔的模样。
释义
“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画中人物风流倜傥的神态和潇洒豁达的胸怀难以完全表达的遗憾,风流意态和潇洒襟怀都是内在的精神气质,难以通过外在的笔墨完全捕捉和传达。“墨点无多泪点多”一句,则暗示了画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每一笔都似乎承载着作者的泪水,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山河仍是旧山河”一句,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山河依旧,但人事已非,昔日的繁华与安宁已不复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在自己画作上的一首题画诗,诗中通过描绘画中人物的神态和胸怀,以及作者对于时局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风流意态犹难画,潇洒襟怀怎许传”以画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作者对于人物精神气质的赞美和难以传达的遗憾,后两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笔墨的有限与情感的无限之间的对比,以及山河依旧与人事已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展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画家的艺术才华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郑板桥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命运多舛,人民疾苦深重,他通过题画诗的形式,借画中人物的神态和胸怀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也通过笔墨的有限与情感的无限之间的对比,以及山河依旧与人事已非的对比,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画中人物的赞美和感慨,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