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旋缉荷衣,琴尊客里,岁月人间。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酬孝峙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水蓼青衫几束腰,别来尘事不堪招。

蓬山路远人千里,岁月人间促几朝。

云外飞鸿风际影,水边疏柳雨余娇。

且旋缉荷衣,琴尊客里,心事共天遥。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提出“尊史”的口号,强调历史研究的重要性,龚自珍的诗文富有批判精神和个性色彩,对晚清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穿着水蓼编织的青衫,腰身显得格外纤细,自从离别以来,尘世间的琐事真是令人不堪回首,通往蓬莱仙境的路途遥远,你我相隔千里之遥;人间的岁月匆匆,又能有多少个朝朝暮暮呢?

天边飞翔的大雁在风中留下影子,水边的稀疏柳树在雨后更显娇媚,暂且编织荷叶为衣,在客居的日子里,以琴为伴,以酒为友,心中的思绪与天空一样遥远。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上片通过“水蓼青衫”和“别来尘事”等意象,描绘了离别后的孤寂与对尘世的厌倦;下片则通过“云外飞鸿”、“水边疏柳”等自然景象,寄托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并以“且旋缉荷衣,琴尊客里”表达了在客居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意愿。

赏析

龚自珍的这首《鹧鸪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词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上片的“水蓼青衫”和“别来尘事”不仅描绘了离别后的孤寂,也暗示了作者对尘世琐事的厌倦;下片的“云外飞鸿”和“水边疏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映衬,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而“且旋缉荷衣,琴尊客里”一句,则展现了作者在客居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豁达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龚自珍在客居他乡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当时,龚自珍身处异乡,远离亲友,对人生和世事有着深刻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鹧鸪天》,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首词也反映了龚自珍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境遇下,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