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记落叶江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落叶江城晚,孤云海树寒。
漂泊忘还路,何处是归安。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出众,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峭健,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
译文:
落叶飘零的江城已至傍晚,孤独的云朵与远方的树木相映成寒,我漂泊在外,竟忘记了回家的路,不知道哪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和安宁之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落叶、江城、孤云、海树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诗人以自身漂泊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落叶江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孤云海树”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感。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首句“落叶江城晚”以落叶和江城为背景,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次句“孤云海树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孤云和海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空旷而寒冷的画面,后两句“漂泊忘还路,何处是归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感和迷茫情绪,他忘记了回家的路,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杜牧也不例外,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任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无奈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