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性耽閒澹拙趋奔,一任旁人笑我村。
云里烟村雨里树,看之如画听之喧。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一生坎坷,经历了坎坷的仕途,晚年辞官归隐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的作品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艺术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我天性喜欢闲适淡泊,不擅长奔走钻营,任凭旁人笑话我乡野村夫的气质,云雾缭绕中的村庄和雨中的树木,看起来如画一般美丽,听起来又充满了喧嚣的生活气息。
释义
“性耽閒澹拙趋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淡泊生活的喜爱,以及自己不擅长世俗的奔走钻营;“一任旁人笑我村”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淡然态度,他并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村野之气。“云里烟村雨里树,看之如画听之喧”则描绘了诗人所见的乡村景象,云雾缭绕、烟雨朦胧中的村庄和树木,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了生活的喧嚣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景色的热爱,首句“性耽閒澹拙趋奔”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态度,他不喜欢世俗的奔走钻营,而是追求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次句“一任旁人笑我村”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淡然,他并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和评价,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后两句“云里烟村雨里树,看之如画听之喧”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将乡村景色展现得如诗如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韵味,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辞官归隐扬州之后,在仕途上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挫折之后,郑板桥对官场和世俗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和失望,他选择辞官归隐,回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在这段时期,他更加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乡村景色和闲适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景色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社会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