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琴
唐·李群玉
十指宫商膝上秋,七条丝动雨修修。
轻鸣密叶听何许,重咽寒泉咽不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广泛结交文人墨客,诗名远播,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十指在膝上的古琴上弹奏出宫商之音,仿佛迎来了秋天的气息,七条琴弦轻轻颤动,如同细雨绵绵不断,那轻柔的琴音在茂密的树叶间回荡,不知来自何方;又似寒泉重咽,水流似乎都被这琴声所阻滞,不再流淌。
释义
十指宫商膝上秋:形容弹琴者用十指在膝上的古琴上弹奏出宫商之音,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七条丝动雨修修:七条琴弦(古琴一般为七弦)轻轻颤动,发出的声音如同细雨绵绵,形容琴声细腻柔和。
轻鸣密叶听何许:琴声在茂密的树叶间回荡,不知来自何方,形容琴声悠扬,难以捉摸。
重咽寒泉咽不流:琴声又似寒泉重咽,水流似乎都被这琴声所阻滞,不再流淌,形容琴声深沉有力,能打动人心。
赏析
这首诗以琴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弹琴的场景和琴声的美妙,首句“十指宫商膝上秋”直接点出主题,用“十指”和“膝上秋”两个意象,生动地刻画出弹琴者的形象和秋天的氛围,次句“七条丝动雨修修”用“七条丝”代指古琴的七弦,用“雨修修”形容琴声如细雨般连绵不断,既形象又生动,后两句“轻鸣密叶听何许,重咽寒泉咽不流”则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来烘托琴声的美妙,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受有关,他通过描绘弹琴的场景和琴声的美妙,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追求精神自由和审美享受的生活态度,在唐代,音乐和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音乐和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这首诗正是李群玉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