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解得销魂句,不羡溪头越女纱。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曲中解得销魂句

唐·李商隐

曲中解得销魂句,不羡溪头越女纱。

月下风前长独醉,花间陌上尽横斜。

闲来偶得幽人语,兴至还吟野客家。

莫道此生无别事,此中真意自堪夸。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乐曲中我领悟到了令人销魂的诗句,再也不羡慕溪边浣纱的越女了,在月光下、微风中我常常独自饮酒沉醉,花间小路上我的身影时隐时现,横斜交错,闲暇时偶然能听到隐士的谈话,兴致来时还会吟诵山野人家的诗篇,不要说我这辈子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其中的真意足以让我自夸。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满足,首句“曲中解得销魂句”点明主题,即诗人从音乐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动人的诗句,次句“不羡溪头越女纱”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后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醉心于诗歌创作,享受与隐士、野客交流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此种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首联以“曲中解得销魂句”开篇,既点明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又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厚造诣,颔联通过“月下风前长独醉,花间陌上尽横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醉心于诗歌创作,忘却尘世烦恼的洒脱形象,颈联“闲来偶得幽人语,兴至还吟野客家”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与隐士、野客的交往,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愉悦,尾联“莫道此生无别事,此中真意自堪夸”则是对全诗主旨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由此带来的精神满足。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作品,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李商隐晚年的心境和生活状态,李商隐一生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对诗歌艺术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追求,在晚年,他或许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享受与隐士、野客的交往,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李商隐晚年心境和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