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成十二部真文,转法轮称佛所欣。全诗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佛转法轮

唐·慧能

印成十二部真文,转法轮称佛所欣。

普渡众生离苦海,慈悲为怀渡迷津。

作者简介

慧能(638年-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六祖,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慧能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自幼家境贫寒,未受正规教育,但悟性极高,后遇五祖弘忍,得其衣钵传授,成为禅宗六祖,慧能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顿悟而非渐修,对中国佛教乃至东亚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将佛教经典印制成十二部真文,转动法轮宣讲佛法,这是佛祖所欣慰的。

普遍拯救众生脱离苦海,以慈悲为怀,引导迷途之人找到解脱之道。

释义

“印成十二部真文”指的是佛教经典的编纂和印制,十二部真文即佛教经典分类的十二种,包括经、律、论等,是佛教教义的重要载体。“转法轮称佛所欣”中的“转法轮”是佛教术语,指宣讲佛法,如同转动法轮,使众生得以解脱;“称佛所欣”则表示这是佛祖所赞许和欣慰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慧能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传播佛法的坚定信念,首句“印成十二部真文”描绘了佛教经典的编纂和传播,强调了佛教教义的重要性;次句“转法轮称佛所欣”则直接表达了慧能宣讲佛法的决心和佛祖对此的赞许,后两句“普渡众生离苦海,慈悲为怀渡迷津”则进一步阐述了慧能的佛教思想,即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帮助他们脱离苦海,找到解脱之道,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体现了慧能禅宗思想的精髓。

创作背景

慧能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佛教繁荣发展的时期,慧能作为禅宗六祖,对禅宗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强调顿悟而非渐修,这首诗可能是慧能在宣讲佛法或传授禅宗思想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传播佛法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也反映了慧能作为禅宗高僧的慈悲情怀和普渡众生的宏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