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重来绣阁吟残句,不数缑山弄玉箫。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因政见不合,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上饶,其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著称,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傍晚时分,寒鸦点点,带来一片愁绪,而柳塘边新绿的嫩叶却显得温柔可亲,如果眼前没有离别之苦,我简直不敢相信人间会有白头到老的事情。
愁肠已断,泪水难以止住,因思念之情再次登上小红楼,即使重来绣阁,吟诵那些未完的诗句,也比不上在缑山之上,仙人弄玉箫的美妙音乐(但这里的“不数”实际上是说不及,即这里的相思之情比那仙乐还要动人)。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上片以景寓情,下片则直接抒发相思之苦,尤其是“重来绣阁吟残句,不数缑山弄玉箫”两句,将个人情感升华,表达了即便是在美好的环境中重温旧梦,也比不上心中那份深沉的相思之情。
赏析
此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词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的冷暖对比,以及“无离恨”与“有白头”的虚实对比,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结尾两句,以“重来绣阁吟残句”与“缑山弄玉箫”相比,既体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又突出了当前相思之苦的强烈,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创作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期间,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晚年因政见不合,多次被贬谪,生活孤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过往的豪情壮志、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这首词便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