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垂柳歌

唐·温庭筠

西子湖边杨柳枝,千条万缕尽垂丝。

若教此树无颜色,应被旁人说是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一生坎坷,终生未仕。

译文

西子湖畔的杨柳枝条,成千上万条细丝都低垂着,如果这柳树没有了它那翠绿的颜色,恐怕旁人会笑话我对它的痴情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西子湖边杨柳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与不舍,西子湖即西湖,是杭州的著名景点,杨柳依依,是西湖边常见的风景,诗人以“千条万缕尽垂丝”形容杨柳的繁茂与柔美,而“若教此树无颜色”则是一种假设,暗示如果失去了色彩,这份美将不复存在,从而引出“应被旁人说是痴”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珍惜与留恋的情感。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借物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西子湖边的杨柳,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对杨柳形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外在的柔美与内在的坚韧,同时借柳树之“色”隐喻美好事物的价值所在,末句“应被旁人说是痴”则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态度,以及对世人可能不解其情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是温庭筠咏物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未得显达,但才华横溢,对自然美景有着敏锐的感知与深厚的情感,此诗可能作于温庭筠游历杭州西湖之时,面对西湖边郁郁葱葱的杨柳,诗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西湖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而杨柳的柔美与坚韧则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垂柳歌》,通过这首诗,温庭筠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对人生、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