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杭州白公舍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韵词合继菑公作,郡守谁如白傅贤。
作者简介
张祜,唐代诗人,约公元792年-约公元85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唐宣宗大中六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江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年间,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以宫词最为人称道,他的宫词,描绘细腻,含蓄委婉,有如一幅幅生动的宫闱生活画卷,张祜的诗风婉转绮丽,独具艺术特色。
译文
楼台高耸在碧绿的山峰之上,一条小径通往湖心深处,即便不下雨,山也总是湿润的;天空无云时,水面自然显得阴沉,断桥之上长满了荒藓,显得涩滑难行;空旷的庭院里,落花堆积得厚厚的,你的韵词足以继承菑公(白居易)的遗风,试问又有哪位郡守能像白居易那样贤明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白公舍(白居易故居)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其诗歌成就的赞美,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仰之情,诗中“楼台耸碧岑”等句描绘了故居的清幽环境,“韵词合继菑公作”则是对白居易诗歌成就的肯定,“郡守谁如白傅贤”则进一步强调了白居易作为郡守的贤明。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对白公舍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人用“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等句,巧妙地表现了杭州山水特有的韵味,同时也暗含了对白居易人格魅力的赞美,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直接点出白居易的诗歌成就和作为郡守的贤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感情和韵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张祜在游历杭州时,参观了白居易的故居,并被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他深感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贤明郡守,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张祜对白居易的敬仰之情,还可以领略到杭州山水的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