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禹门春浪拍天流,只要雷公助烧尾”,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薛能的《龙门八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龙门八韵
唐·薛能
河出昆仑气,龙翻禹门浪。
晴光开碧树,暖色遍春盎。
欲下先欹枕,惊飞却敛裳。
雷奔翻暮雨,电激迸晨霜。
百尺危茎露,千重翠影凉。
岩倾悬石坠,滩激聚沙黄。
禹门春浪拍天流,只要雷公助烧尾。
不是鲰生敢拟伦,只将心事寄沙鸥。
作者简介
薛能,唐代诗人,字太拙,汾州人,晚唐著名诗人。《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唐才子传》均载:“能,字太拙,汾州人,工诗,大中末,书判拔萃,释褐魏博节度使,历工、刑二部员外郎,知制诰,礼部、户部二侍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复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能诗,风格雄赡,晚年尤自矜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译文
黄河之水从昆仑山发源,气势磅礴;龙门之水翻腾如龙跃,浪花飞溅,晴朗的天空下,碧绿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想要下水的人先斜倚着枕头欣赏这美景,但又被惊飞的鸟儿收回衣裳,雷声轰鸣如同傍晚的急雨,电光闪烁如同清晨的霜冻,百尺高的树干上露珠晶莹,千重翠影在微风中摇曳生凉,岩石倾斜,悬石欲坠,滩头激流,聚沙成黄,禹门的春水浪花拍打着天空流淌,只等雷公助威让鱼儿跃过龙门化龙升天,我不是平庸之辈敢于比拟这些奇景,只愿将心事寄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的黄河峡谷)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人生追求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黄河之水、龙门之浪、春光山色等自然景象,展现了龙门地区的雄奇壮美,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生动传神,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龙门地区的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特别是“禹门春浪拍天流,只要雷公助烧尾”两句,既描绘了禹门春水的壮观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薛能游历龙门时所见所感有关,龙门作为黄河上的一处壮丽景观,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题咏,薛能在游历龙门时,被这里的山水之美所震撼,同时也对人生理想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龙门八韵》。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禹门春浪拍天流,只要雷公助烧尾”这两句诗在诗中较为突出,但整首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各句之间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在赏析这首诗时,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