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江景
唐·李颀
云烟郁律出半堵,下有汹涌波涛随。
远望青山如画里,近闻江水似鸣雷。
孤帆远影晴空尽,落日余晖映翠微。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仙境自难追。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颀写过此诗,但李颀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以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写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风格雄浑豪放,语言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边塞的军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边疆战士的同情。
译文
云烟缭绕在半山腰,下方是汹涌澎湃的波涛,远望青山如同画卷中的美景,近听江水如同雷鸣般轰鸣,孤帆的远影在晴空中渐渐消失,落日的余晖映照着青翠的山峦,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哪里还能找到呢?人间的仙境实在是难以追寻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江景时的所见所感,云烟缭绕,波涛汹涌,青山如画,江水轰鸣,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孤帆远影和落日余晖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留恋和对人间仙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首句“云烟郁律出半堵”以云烟缭绕的景象开篇,为全诗奠定了神秘而壮丽的基调,次句“下有汹涌波涛随”则通过波涛的汹涌澎湃,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气势,后两句通过远望青山和近闻江水的描绘,将读者的视线和听觉都引入到了这幅自然画卷之中,最后两句则通过孤帆远影和落日余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和对人间仙境的向往,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唐代某个时期,李颀在游历山水时所见所感而创作的,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李颀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游历山水时,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打动,从而创作出这首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热爱和敬畏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