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八》,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十八

宋·梅尧臣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禁柳未黄先绾绿,宫桃初绽已酣颜。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叔父荫补河南主簿,历德兴县令,知建德县,熙宁初年,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都官”,少即好学,善工于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为北宋前期古文运动的领袖,有《宛陵先生集》《唐载记》《毛诗小传》等传世。

译文

走过桥时,寒冷的空气侵袭着我的春衣,勒紧马缰绳,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清晨的山峦,宫中的柳树还未完全变黄就已经开始缠绕着绿色的新芽,宫中的桃花刚刚绽放就已经露出了娇艳的颜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骑马过桥、欣赏宫中景色的情景,通过“寒色侵春服”和“晴光露晓山”的对比,展现了早春时节天气的多变和景色的美丽,后两句则通过“禁柳未黄先绾绿”和“宫桃初绽已酣颜”的细腻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宫中春色的生机盎然。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宫中景色,通过“度桥”和“按辔”两个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日世界,诗中“寒色”与“晴光”、“未黄”与“初绽”等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在色彩和意境上都显得非常丰富和生动,诗人通过对宫中柳树和桃花的描写,也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与范景仁、王景彝等人在宫中共同创作的一组杂题诗之一,这组诗以宫中景物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宫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作为其中的一首,也体现了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才华,在创作这首诗时,梅尧臣可能正身处宫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宫中景色的美丽,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日诗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