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逍遥皆是福,别嫌稊米白衣身。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逍遥福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活得逍遥皆是福,别嫌稊米白衣身。

青山绿水常为伴,明月清风自可亲。

不问世间纷扰事,但求心境自安宁。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深。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释绍嵩虽为宋代僧人、诗人,但并无确切记载其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字亚愚,自号江东老僧,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南宋中后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僧人,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虽然他的作品在数量上不算多,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译文

只要活得逍遥自在,那么处处都是福气,不要嫌弃自己如同稊米般微小、穿着朴素的白衣身份,青山绿水常常作为我的伴侣,明月清风自然与我亲近,不去过问世间的纷扰之事,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何时归去青山之外,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深深,一片静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认为,只要心态平和、自在逍遥,那么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拥有何种身份,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福气,他通过描绘与青山绿水、明月清风为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逍遥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人通过对比“活得逍遥皆是福”与“别嫌稊米白衣身”,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即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只要内心保持逍遥自在,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还通过“不问世间纷扰事,但求心境自安宁”等诗句,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越。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宋代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在那个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创作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和启示,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