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均子美工忧国,老子庄周只重人。的解释

梦梦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忧国吟

唐·李中

灵均子美工忧国,老子庄周只重人。

笔墨难传千古意,江山易改旧时春。

愁肠百结难消解,泪眼朦胧易湿巾。

试问谁人同此志,空余明月照孤臣。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任小官职,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忧国忧民之情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感慨。

译文

屈原(灵均子)擅长以美好的工艺表达忧国之情,而老子和庄周则更注重个人的修养与自由,笔墨难以完全传达出千古流传的深意,江山也容易改变它旧时的春色,愁绪如肠结般难以消解,泪水模糊双眼容易沾湿衣襟,试问有谁能够与我志同道合,只剩下明月孤独地照耀着我这位孤独的臣子。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屈原(灵均子)的忧国情怀与老子、庄周的个人主义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诗中“笔墨难传千古意”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文字表达能力的局限性的认识;“江山易改旧时春”则暗示了时局的变迁与不稳定,最后两句以“空余明月照孤臣”作结,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思想家的观点,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愁肠百结”、“泪眼朦胧”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以“空余明月照孤臣”作结,既表达了孤独与无奈之情,又赋予了诗歌以深远的意境和韵味。

创作背景

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多舛,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环境中,深感个人无力改变现实,因此对国家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忧虑,诗人也受到了屈原等古代先贤的影响,对忧国忧民之情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忧国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