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翁治行今如此,何待天边下凤凰。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赞弱翁

唐·刘禹锡

弱翁治行今如此,何待天边下凤凰。

文吏道兼儒者风,清名美誉满寰中。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诗歌风格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弱翁(指某位官员,具体人物需根据历史背景考证,此处泛指有德行之官)如今的治理政绩已经如此出色,哪里还需要等待天边飞来的凤凰来象征吉祥和赞誉呢?他既具备文吏的干练,又兼有儒者的风范,清廉的名声和美好的赞誉已经传遍了整个天下。

释义

这首诗是对某位官员(弱翁)政绩的高度赞扬,首句直接点出弱翁的治理成效显著,无需外界更多的赞誉或象征(如凤凰)来证实其优秀,次句进一步描述弱翁兼具文武之才,既有文吏的务实能干,又有儒者的道德风范,因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高度赞扬了弱翁的政绩和品德,首句以“何待天边下凤凰”的设问,强调了弱翁政绩的显著,无需外界更多的赞誉,次句则通过“文吏道兼儒者风”的描绘,展现了弱翁的全面才华和高尚品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表达了对弱翁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官员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弱翁”并非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而是诗人用来泛指有德行之官的代称,因此难以确定具体的创作时间和背景,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刘禹锡在目睹或听闻某位官员的卓越政绩后,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赞美之作,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优秀官员的敬仰,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