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乐土吟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乐土异时为贼窟,太平今日有官方。
江山不改人民换,几度兴亡说建康。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擘。
译文
曾经被视为乐土的这片地方,在不同时期却成了贼寇的巢穴;而今天,太平盛世之下,这里已经有了官方的治理,江山依旧,但人民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建康(今南京)这座城市,经历了多少次兴亡更替啊!
释义
首句“乐土异时为贼窟”表达了诗人对昔日乐土沦为贼寇巢穴的感慨;次句“太平今日有官方”则展现了当前太平盛世下官方治理的景象,后两句“江山不改人民换,几度兴亡说建康”则通过对比江山未变而人民更迭,以及建康城的多次兴亡,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赏析
这首诗以建康(南京)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首联以“乐土”与“贼窟”的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颔联则通过“太平”与“官方”的描绘,展现了当前社会的稳定与治理,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通过江山与人民的对比,以及建康城的多次兴亡,强调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民的伟大,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黄遵宪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爱国情怀的外交家、诗人,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变革,内心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建康城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也反映了黄遵宪作为“诗界革命”领袖的文学追求和创作风格,即注重反映现实、关注民生、追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