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九
宋·刘子翚
城上啼乌晓欲狂,楼前争看捷旗黄。
戍兵先向金明集,天子亲征过太行。
作者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字彦冲,一字改之,号屏山,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锜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研理学,著《屏山集》。
刘子翚是南宋初期的一位重要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同时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译文
城头上乌鸦在清晨时分啼叫得近乎疯狂,楼前的人们争相观看那黄色的捷报之旗,守卫的士兵们早已在金明池畔集结完毕,天子也亲自出征,穿越了太行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末年或南宋初期,朝廷军队取得胜利后,城中百姓欢欣鼓舞的场景,首句“城上啼乌晓欲狂”以乌鸦的啼叫烘托出清晨的紧张与喧嚣,次句“楼前争看捷旗黄”则直接点出人们争相观看捷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则进一步描述了军队集结和天子亲征的壮观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战争胜利后人们的喜悦和激动,首句通过乌鸦的啼叫,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则通过人们争相观看捷报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争胜利后人们的喜悦心情,后两句则通过军队集结和天子亲征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战争的规模和重要性。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如“啼乌”与“捷旗”的对比,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喜悦之间的反差,又暗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胜利的期待。“金明池”和“太行山”等地理名词的运用,也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地域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北宋末年或南宋初期,当时朝廷面临着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战争频繁发生,诗人通过描绘战争胜利后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期望,诗人也可能借此机会表达了对朝廷军队和天子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背景的复杂性,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南宋初期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