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画戟香中沛恩泽,祥风甘雨自流行。
江山有幸沾膏泽,百姓无忧乐太平。
作者及朝代:
此诗为明代诗人杨慎所作,题为《颂时运》。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官员,杨慎自幼聪颖,好学不倦,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文学上,与李梦阳、何景明齐名,并称“前七子”,武宗时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云南永昌卫,从此寄情山水,终老于云南,其学识广博,著作丰富,诗词曲均有很高成就,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在画戟的香气中,恩泽如流水般充沛;吉祥的风和甘甜的雨自然地流淌着,江山有幸能够沐浴在这恩泽之中,百姓也因此无忧无虑,享受着太平盛世。
释义:
画戟:古代兵器,此处可能象征权力或威严。
沛恩泽:恩泽充沛,形容统治者对百姓的仁爱和关怀。
祥风甘雨:吉祥的风和滋润的雨,象征天时地利,自然和谐。
江山有幸:指国家有幸,能够得到好的治理。
百姓无忧:百姓生活无忧,形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
赏析:
这首诗以“画戟香中沛恩泽”开篇,通过描绘兵器画戟的香气和恩泽的充沛,形象地展现了统治者对百姓的仁爱之心。“祥风甘雨自流行”一句,以自然景象的和谐美好,进一步烘托出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后两句“江山有幸沾膏泽,百姓无忧乐太平”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积极面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云南之后,虽然身处逆境,但诗人依然心系国家,关注百姓生活,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明代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但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社会图景,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理想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