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已知空色相,华严何事现神通。全诗是什么?

小星2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华严寺

唐·李商隐

宝殿巍峨映日红,

佛光普照万心同。

富贵已知空色相,

华严何事现神通。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生活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至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宝殿巍峨耸立,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

佛光普照大地,使得万众一心,共同向善。

我已经明白,世间的富贵不过是虚幻的色相;

华严寺又为何展现出如此神奇的力量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华严寺的庄严景象,以及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首句“宝殿巍峨映日红”描绘了华严寺的宏伟建筑,次句“佛光普照万心同”则表达了佛教的普世价值,后两句“富贵已知空色相,华严何事现神通”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空”的理解,以及对佛教神通现象的疑问。

赏析

这首诗以华严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寺庙的宏伟和佛光的普照,展现了佛教的庄严与神圣,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认为世间的富贵不过是虚幻的色相,体现了佛教的“空”观,而最后一句“华严何事现神通”则带有一定的疑问色彩,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神通现象的理性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佛教的赞美,也有对佛教教义的深刻探讨。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商隐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佛教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他游览华严寺时,被寺庙的宏伟建筑和佛教的庄严氛围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他也对佛教神通现象产生了疑问,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引发人们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以“游华严寺”为题,但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我们无法确定李商隐是否确实游览过华严寺,或者这首诗是否真的是他在游览华严寺时所作,但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体现了李商隐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对佛教教义的独特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