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垓下》,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史诗·垓下
唐 胡曾
须臾垓下贼星起,歌声缭绕凄人耳。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武冈人,咸通十二年(871)进士,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著有《安定集》10卷,今佚;《咏史诗》150首,皆七绝,评叙历史人物及历史事实,每为后来讲历史小说者所引用。
译文:
片刻之间垓下(古地名,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就战事四起,四面楚歌的声音缭绕在耳边,凄楚动人,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那里不是没有船只可以渡江,只是项羽羞于再次面对江东父老起兵抗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军队围困,四面楚歌,最终自刎乌江的悲壮历史,诗中“须臾垓下贼星起”形容战事突然爆发,“歌声缭绕凄人耳”则是指四面楚歌的情景,使项羽的军队士气低落,心生悲凉。“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则表达了项羽因羞于面对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的悲壮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悲壮命运,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诗中“歌声缭绕凄人耳”一句,不仅描绘了四面楚歌的凄凉场景,也暗示了项羽军队士气的崩溃和项羽内心的绝望,而“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则展现了项羽的骄傲和自尊,他宁愿选择自刎也不愿再次面对江东父老,这种悲壮的情怀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胡曾作为唐代诗人,对历史事件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他通过创作咏史诗来抒发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在这首诗中,胡曾通过对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悲壮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悲剧命运的同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