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全诗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沧海

唐·李白

东临碣石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这两句并非李白《观沧海》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入,原诗仅到“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融入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歌主题广泛,涉及山水、友情、爱情、历史等多个方面。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这苍茫的大海,海水是多么的宽阔浩荡,海中的山岛高高地耸立着,显得格外突兀和峻峭,周围是葱茏的树木和繁茂的花草,秋风瑟瑟吹来,草木都摇动起来,海中也翻涌起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四海的波涛汹涌澎湃,仿佛有鲸鱼在其中相互吞噬,海浪的震荡摇撼着五岳的山根,仿佛要将它们崩塌,我希望能挥起腰间的宝剑,直接斩断那楼兰的敌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碣石山观赏沧海的壮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两句,更是将大海的壮阔与力量推向了极致,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的汹涌澎湃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国家边疆安宁的关切,诗人以“东临碣石观沧海”开篇,点明了观赏的地点和对象,接着通过“水何澹澹”、“秋风萧瑟”等词句,描绘了大海的宁静与动荡,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则进一步将大海的壮阔与宇宙的浩瀚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四溟波立鲸相吞,荡摇五岳崩山根”两句,更是将全诗推向了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大海力量的赞美和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对边疆安宁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有关,李白一生游历四方,对国家的边疆安全有着深刻的关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大海的壮阔与力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边疆安宁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首诗也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豪放、想象丰富和语言优美的特点,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