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闻辽左传烽急,杞忧又自急幽燕。出自哪首诗?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边事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侧闻辽左传烽急,杞忧又自急幽燕。

胡天夜度千烽火,汉月秋临万井烟。

铁骑欲横青海北,金瓯还望紫宸前。

书生空有安边策,白发频生定远年。

作者简介

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后七子之一,他自幼聪颖好学,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及第,官至河南按察使,李攀龙诗文俱佳,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和绝句,其诗作风格雄浑壮丽,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听说辽东边境传来紧急的烽火消息,我又为幽燕地区的安危感到焦急,胡人的天空夜晚燃起无数烽火,汉人的月亮秋天照耀着万千村落的炊烟,铁骑想要横跨青海以北,金瓯(国家)还希望能在皇帝面前保持完整,我这个书生空有安定边疆的策略,却只能看着白发在定远侯(指班超,东汉名将,曾平定西域)那样的岁月里频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紧急的战事和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首联“侧闻辽左传烽急,杞忧又自急幽燕”直接点出边疆烽火紧急,诗人自己也为幽燕地区的安危感到焦虑,颔联“胡天夜度千烽火,汉月秋临万井烟”通过描绘胡人天空夜晚的烽火和汉人月亮照耀下的村落,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紧张气氛,颈联“铁骑欲横青海北,金瓯还望紫宸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军队能够平定边疆、保卫国家的期望,尾联“书生空有安边策,白发频生定远年”则流露出诗人作为书生虽有安邦定国之志,却无奈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事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中“胡天夜度千烽火,汉月秋临万井烟”两句尤为精彩,既描绘了边疆的紧张气氛,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尾联“书生空有安边策,白发频生定远年”则通过对比和抒情,突出了诗人作为书生的无奈和感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深沉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国家安危受到严重威胁,李攀龙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安危深感忧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诗中通过对边疆战事的描绘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也流露出诗人作为书生虽有安邦定国之志却无奈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