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风来堪眺赏,僧门听法可逃禅。出自哪首诗?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竹下风来堪眺赏,僧门听法可逃禅。

云开远岫千峰秀,月照清溪万籁喧。

野老闲居无俗客,松声月色伴高眠。

心随流水去无际,身似孤云闲自翩。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禅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竹林中吹来的清风值得远眺欣赏,在僧人的禅门里聆听佛法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云雾散去,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秀丽,月光照耀下的清溪边,各种声音交织成一片喧闹,山野中的老人闲居在此,没有俗世的客人打扰,只有松声和月色陪伴着他安然入眠,心灵随着流水远去,没有边际,身体则像孤云一样悠闲自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对佛法的领悟和向往,首联“竹下风来堪眺赏,僧门听法可逃禅”点明了主题,即山居生活的清幽与听法悟禅的宁静,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的自然风光和闲适生活,尾联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竹下风来堪眺赏,僧门听法可逃禅”以竹风和僧门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佛家禅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向往,颔联“云开远岫千峰秀,月照清溪万籁喧”以云开月照为线索,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秀丽,颈联“野老闲居无俗客,松声月色伴高眠”则通过描绘山野老人的闲适生活,进一步强调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尾联“心随流水去无际,身似孤云闲自翩”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远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这首诗《山居杂咏》很可能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和佛家禅理的感悟而创作的,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向往,皎然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美景和佛家禅理的社会风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