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滇南行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大黄持筹四百万,一剑滇黔净岚烟。
铁马金戈征战地,春风秋月读书天。
江山如画情难尽,风月无边意自闲。
莫道书生无壮志,功名利禄尽等闲。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袁枚开始了他三十年的著书生涯,著述颇丰。
译文
手持四百万筹码的大黄(比喻有财力之人),凭借一剑便扫清了滇黔之地的战乱与硝烟,在铁马金戈的征战之地,也有人向往着春风秋月下的读书生活,这江山如画,情感难以言尽;风月无边,心境自然悠闲,不要说书生没有壮志豪情,功名利禄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追求的理解与赞美,首句“大黄持筹四百万,一剑滇黔净岚烟”以大黄(比喻有财力或权势之人)的豪气干云,象征了用财富或武力平息战乱的力量;次句则转向了对宁静读书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功名,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赏析
袁枚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铁马金戈”的征战与“春风秋月”的读书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境界的深刻洞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辞官隐居随园之后,在历经官场沉浮后,袁枚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他向往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大黄”与“一剑”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于“春风秋月”读书生活的向往,袁枚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与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精神自由的珍视与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