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伴名熏
朝代:清代
作者:赵翼
已笑千金酬敝帚,只因什袭伴名熏。
虽然旧物犹堪惜,不似人间尽弃焚。
作者简介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授编修,历官贵州镇远知府、两广总督姚元之幕僚,晚年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译文
已经有人用千金来换取我这把破旧的扫帚,只因为它与名贵的香料一同被珍藏,虽然这是一件旧物,但仍然值得珍惜,不像人世间的许多东西,最终都被丢弃焚烧。
释义
“已笑千金酬敝帚”意指有人愿意用重金购买一把破旧的扫帚,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某物的珍视;“只因什袭伴名熏”则解释了为何这把扫帚如此珍贵,因为它与名贵的香料一同被精心收藏;“虽然旧物犹堪惜”表达了作者对旧物的珍惜之情;“不似人间尽弃焚”则是对人世间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被轻易丢弃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敝帚自珍”的典故为引子,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旧物的珍视和对人世间某些现象的感慨,诗中“已笑千金酬敝帚”一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扫帚的珍贵,同时也隐含了对那些只看重物质价值而忽视精神价值的人的讽刺,而“不似人间尽弃焚”一句,则表达了对人世间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被轻易丢弃的深深遗憾,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翼的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有关,赵翼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他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旧物的珍视和对人世间某些现象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人们对物质价值的过分追求和对精神价值的忽视等,这些背景因素都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