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愁兮将奈何,莫使骚人闻棹歌。的释义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愁,

行吟年复又年秋。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绡。

今古愁兮将奈何,

莫使骚人闻棹歌。

晴天荡桨轻似燕,

水天清处远泛波。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是韩愈的学生,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其诗作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风格自然,尤擅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作者简介

张籍自幼家境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饱尝生活艰辛,他性格直爽,不拘小节,善于结交,与韩愈、白居易等名士多有交往,他的诗作以乐府诗见长,多写现实题材,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满心愁绪,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抒发高雅的情怀,醉后折下五色绡般的奇花,古今的愁绪啊,又能怎么办呢?不要让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听到船夫的歌声,晴天里荡桨轻如飞燕,在水天清朗之处远远地泛起波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湘水边的行吟生活,表达了他对古今愁绪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今古愁兮将奈何,莫使骚人闻棹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今愁绪的无奈和对文人敏感心灵的担忧,生怕他们听到船夫的歌声而勾起更多的愁思。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水边的行吟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古今愁绪的深刻感悟,诗中“身在三湘四水愁”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所在,而“行吟年复又年秋”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愁绪的持久和难以排解,后两句“今古愁兮将奈何,莫使骚人闻棹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今愁绪的无奈和对文人敏感心灵的担忧,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籍在游历湘水时所作,湘水作为湖南的代表性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愁绪的重要场所,张籍在游历湘水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同时也被古今愁绪所困扰,他通过描绘自己在湘水边的行吟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古今愁绪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张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