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诸公游虢州西河待月
唐·岑参
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
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
作尉长安邸,除官渭北田。
寒天落白日,野色笼苍烟。
岸曲秋光尽,江平暮色连。
危桥欹欲断,峻树倒还悬。
岁晚悲穷途,伤时念昔贤。
如何蓬转子,空负看花年。
为询世上簪绂者,若个看花无愧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岑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译文
在这万里畏途的人生路上,我已走过了将近百年的生涯。
不知何时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又会在何处进入那冥界的黄泉。
曾在长安的官邸担任过县尉,也曾被贬到渭北去管理农田。
寒冷的天空落下了夕阳,田野间笼罩着一层苍茫的烟雾。
河岸弯曲,秋光已尽,江水平静,暮色与天边相连。
危桥似乎要断裂,高树倒挂如同悬空。
岁末将至,我悲伤于穷途末路,怀念往昔的贤人,感慨时光流逝。
自己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白白辜负了这看花的美好年华。
试问世上那些身居高位、佩戴官帽的人,哪一个在赏花时能够无愧于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为询世上簪绂者,若个看花无愧容”两句,更是直接对当时社会的权贵阶层提出了质疑,讽刺他们虽然身居高位,却往往缺乏道德良知,无法在面对美好事物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无愧。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复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伤,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特别是结尾两句,以反问的方式直接点出了诗的主旨,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这首诗也体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即善于将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社会背景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岑参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对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遭遇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他也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发出了深刻的警示,即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无愧,否则即使身居高位,也难以逃脱内心的谴责和道德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