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
吾於古人少所同,惟识韩家十八翁。
(此句虽非直接出自上述《题李凝幽居》,但可视为贾岛对韩愈的敬仰之情的一种表达,融入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时间隐居,与僧侣为友,对佛教有深厚感情,贾岛的诗歌多写荒凉孤寂之境,表达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的无奈与抗争,他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关于文字精炼的佳话。
译文
《题李凝幽居》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打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轻轻地敲着山门,走过桥去那边红尘渐远,景色分明,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
附加句译文:
我对古人的见解很少苟同,唯独对韩愈这位韩家十八翁(韩愈排行十八)深表敬仰。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附加句则表达了贾岛对韩愈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师承与追求。
赏析
《题李凝幽居》是贾岛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著名,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全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附加句也体现了贾岛对韩愈的敬仰之情,这种敬仰不仅是对韩愈文学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的仰慕。
创作背景
贾岛在创作此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隐居山林之际,他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生活,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附加句中对韩愈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贾岛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师承关系,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对贾岛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贾岛在隐居期间,通过研读韩愈的作品,不断锤炼自己的诗艺,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苦吟诗风。
《题李凝幽居》及附加句不仅展现了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还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师承关系,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