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今宵。
又
酒醒何处倚危楼,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拚了、花间老。
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栏干处背斜阳。
烟水茫茫云淡淡,天涯路远恨更长。
(注:由于“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拚了、花间老”并非直接出自晏几道某一首完整流传的《鹧鸪天》中的连续句子,而是后人根据晏几道词风及意境整合或化用的表达,故在此我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鹧鸪天》中以进行解析,这样的句子可能代表了晏几道词中常见的对花间醉游、年华老去的感慨。)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继承了其父的词风,多写人生聚散、悲欢离合,情感真挚而深婉,尤其擅长小令,词风清新绮丽,情感细腻,被誉为“古之伤心人”,其作品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整合后的假想《鹧鸪天》译文)
在酒宴前偶遇那位如玉箫般清丽的女子,银灯之下她的一曲歌唱美得令人心醉,在那歌声中醉倒又有谁能怨恨呢?唱罢归来,酒意仍未完全消散。
春天静悄悄地来,夜晚漫长无边,碧蓝的天空与遥远的楚宫相映成趣,即便梦中能与她相见,那也只是虚幻,更何况今夜连梦也无,怎能不让人心生凄凉?
酒醒之后,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心想若能年年都在这花间醉倒,直至老去,那该多好,菱花镜上已积满了尘埃,我懒得去照,只是背对着斜阳,倚靠在栏杆旁,眼前烟水茫茫,云朵淡淡,通往天涯的路遥远而漫长,心中的愁恨也随之绵延不绝。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与心爱之人相遇、相别后的孤寂与思念,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无望相聚的深深哀愁。“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拚了、花间老”一句,表达了词人愿意在美好的花丛中沉醉到老,不惜一切代价留住这份美好,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怨。
赏析
晏几道此词(假想)以其独特的情感细腻和意境营造,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哀愁,通过“花间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美好又虚幻的世界,反映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望相聚的深深叹息,词中“年年若许醉花间”一句,既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情感真挚而深沉,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如“碧云天”、“烟水茫茫”等,增强了词作的画面感和意境美,使得整首词更加引人入胜。
创作背景
虽然“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拚了、花间老”并非直接出自晏几道某一首具体作品的原文,但结合晏几道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句子可能源于他对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的深刻感悟,晏几道一生经历了许多情感波折,对爱情、友情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思考,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句子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情感低谷期,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无望相聚的深深哀叹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