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
(注:“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辛弃疾某一首完整的词作中,而是根据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意境,我将其融入到了这首改编的《鹧鸪天·代人赋》中以符合题目要求,原句中“后园桃李谩成蹊”化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而“问占得、春多少”则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感慨。)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失温婉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傍晚时分,寒鸦点点,带来一片愁绪,而柳塘边新绿的嫩叶却显得温柔可亲,如果眼中没有离别的愁苦,又怎会相信人间会有白头到老之说呢?
愁肠已断,泪水难以收回,因相思之情再次登上小红楼,明知已被群山阻隔,却仍不由自主地频频倚靠在栏杆上,望着远方。
后园的桃李花虽不言,却自然引得人们前来观赏,形成了小径,试问这满园的春色,究竟占得了几分春光呢?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象,以及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后两句“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则借桃李花开、春意盎然的景象,隐喻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春光易逝的淡淡哀愁。
赏析
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词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哀婉的艺术氛围,特别是“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两句,既是对眼前春色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深刻反思,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改编的《鹧鸪天·代人赋》并非辛弃疾原作,但结合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仕途不顺、壮志未酬的背景下,对人生、爱情、自然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晚年退隐江西带湖,其词作中常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