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

作者及朝代

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绘之,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宪宗元和进士,历仕校书郎、秘书郎、右补阙、集贤殿学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曾出使巴蜀、突厥、吐蕃等地,其诗作清新婉丽,尤擅乐府,多写闺情,与白居易、元稹等友善,有诗名于时。

作者简介

张仲素以文词知名于世,尤工五言诗,多写闺情,风格清新婉丽,为时人所称道,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欢迎,与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有深厚的友谊,相互之间有诗歌唱和,他的生平事迹虽不甚详,但从其诗作中可见其才情横溢,情感细腻,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

译文

城边嫩绿的柳丝轻拂,陌上桑树青翠欲滴。

提着篮子忘了采摘桑叶,昨夜梦里去了渔阳。

胡麻正值播种的好时节,却无人去种,

正是你该回来的时候,你却还未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里城边柳丝轻拂、陌上桑树青翠的景象,以及女子提笼忘采叶、梦中赴渔阳的情节,表达了女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最后两句“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更是直接点出了女子内心的期盼与失落,胡麻正值播种的好时节,却无人去种,暗喻着女子虽有美好的年华和心愿,却因丈夫的远征而无法实现,而“正是归时君未归”则直接抒发了女子对丈夫归期的无尽期盼和失落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刻画,展现了女子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期盼,前两句以城边柳丝和陌上桑树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媚的春日氛围,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提笼忘采叶”和“昨夜梦渔阳”的情节,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思念和期盼,而“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更是以物喻人,以景抒情,将女子的期盼与失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唐代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召远征,导致许多家庭分离,妻子们在家中日夜思念着远征的丈夫,张仲素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创作了这首《春闺思》,以表达对那些因战争而分离的家庭的同情和关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爱情和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和团圆幸福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